《研发洞察》第9期 从危到机,企业如何选择

2020-04-21研发洞察

从危到机,企业该如何选择

——云平台BG开发管理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导语:蔓延至全球的冠状病毒,让许多企业都陷入了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危机。中国和西方对于危机的理解含义不同,中文里【危机】是由两个字组成的,前面的危表示危险,后面的机代表机遇。在危机中,危险与机遇共存。

对于企业来说,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两大关键命题——生存就是企业安然度过【危】活下去,发展就是要在危险中发现【机】。在这个疫情危机当中,这两个命题格外有意义。

这里没有任何马后炮套话,只有粗暴的干货。写大家看得懂、用得着、赚得到的文章是唯一宗旨!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研发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去年网上有一句话说: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,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。这句话未必完全准确,但却说明了当下经济环境的严峻形势。我们身为这个时代的主人,哪怕形势再复杂严峻,我们也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,用正向思维的模式去思考

对于冠状病毒而言,如果我们能迅速研究出相应的普适性疫苗,或许就能够在下次疫情发生时更有效地应对。对于复杂的经济形势而言,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改变认知、放远目光,针对即将到来的变化进行变革,或许就能够在危机到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。就像一些标杆企业,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提前十年、十五年就在一些核心业务上做好了“备胎计划”,使企业度过了潜藏的危机。如果一个组织能养成自我变革、主动接受变化的习惯,认为改变是正常的,把改变看作组织文化的一部分,这个组织的生命力就很强。

华为第一次转型变革是以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变革为标志,实现了“以技术为中心”到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研发模式转变,并进一步实现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型。早期华为只有交换机一款产品,通过学习行业标杆,开发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加,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开发浪费。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,华为产品开发可以低水平重复做一件事情,但却不能一次把事情做好。为此,华为引进了IBM集成产品开发(IPD)概念和流程,以期帮助华为提高研发水平和质量,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。

本次疫情期间,恰逢我们用友正在再次导入IPD思想、流程与机制。一句话: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。我们每一个企业只有回归客户需求,持续为客户提供“领先的技术水平、高度稳定可靠的产品、快速响应、高水平的服务和具有长远生存的可能”,客户才不会抛弃我们。只要努力找准客户需求、满足客户需求,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疫情下的寒冬,并锻造出生存与发展的资本。

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

1.   危机之下,用变革改进管理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如果企业较小,那么这个企业只要采取几个关键措施,例如与若干个大客户达成合作订单或收到几笔回款,这个企业就有可能活下来,甚至获得发展的机会。

如果企业规模较大,达到几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级别,拥有几千或上万名员工,只是抓几件事情、抓几个价值客户已经不足以让这样规模的企业安然度过危机了。要解决在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,核心就是要改进管理,而改进管理最佳的方式就是企业的变革。

企业变革具有三个特性:

1)     系统性:变革可以让企业调动整个公司,各个部门、各个业务模块有节奏地动起来;

2)     连续性:变革不是一个行动,而是一个过程,通过变革可以让企业保持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,沿着成功的道路不断变革、不断前进;

3)     一致性: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变革必须要组织来推动,变革可以让所有部门步调一致,实现合理分工。

企业变革可以有效地将领导者个人的振臂一呼转化为组织的力量,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,一定是要靠组织来推动公司前进。企业变革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改进的最佳方式,也是在危机当中一个大企业最应该做的事情。为什么?在接下来的章节中,将为大家解析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2.   危机中企业要解决的5大关键问题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在一场危机之中,企业要做到求生存、谋发展,本质上是要解决五个关键问题。

1)     平衡现金流

很多企业都会想到在危机到来的时候降低成本,这没错,但降低成本的本质其实是维持企业的现金流,有现金流才能为抵御危机提供基本的保障。按照这个思路,其实除了降低成本使现金流充足外,企业还要加强从整个企业的现金流获取源头到支出的计划性,保证每一笔支出的有效性。在危机中,企业要能够预知自己有多少钱,收入多少钱,要花多少钱,并有计划地花。

对现金流的计划和管理,就要求企业要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系统。华为在2002年开始的财经变革的第一个阶段,就叫财务四统一系统,同时2007年开始的集成财务服务变革IFS,本质上都是要把经营动作和财务数据有效结合,将项目的名称、编码、流程、数据四者统一,将业务、财务、税务三者有机结合,其实就是解决了这个企业有多少钱、要花多少钱、怎么计划性地花钱的问题。

所以对大中型企业来说,在平衡现金流方面,变革能够帮助企业从管理系统上去解决这个问题。

2)     客户和订单

危机中,企业需要创造更多销售机会,用更有效的营销和更高质量、低成本的交付。

以华为为例,华为的LTC变革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LTC中的管理线索ML阶段就是帮助企业去分析洞察客户的痛点,分析市场的趋势,从而找到更多销售线索;管理机会点MO阶段就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向客户展示自己和产品,怎样抓住机会;管理合同执行MCE阶段就是解决企业如何更低成本和更高质量的交付产品。另外,LTC变革同时也解决了企业走向有效授权和管理的问题,即企业中什么人决策、什么时候决策、该做什么决策、以及决策的依据是什么等。

因此,危机中的企业要获得更多客户和订单,可以通过LTC变革建立一套能够客户化的价值创造流程。

3)     产品和TTM(Time To Market)

危机当中也会存在机遇,企业或许能够发现一个好的市场机会,需要更快、更多、更好地开发新产品,能够精准击中客户痛点,缩短产品的市场上市时间。

针对这一方面,华为公司在1998年就引入了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,IPD就是要求产品的研发,市场和交付人员一起来决定产品特性,工作由串行改为并行,在产品的各个里程碑一起来验收,进行模块化开发,提高市场反应和研发的速度,也提高了产品质量。

这样的产品可以一次性满足技术要求、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、满足交付的需求,帮助我们一次性把工作做好。同时IPD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,原本我们把产品开发当作纯花钱行为,现在转变成了投资行为,把产品开发的投入和商业结果直接结合起来。通过对照商业结果,我们可以决定投资的节奏,从而提升自己的投资质量。IPD在本质上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降低产品的成本与风险。

产品开发的问题,是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要走向规范化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,变革引入IPD流程,是企业完善产品研发体系的最佳方式之一。

4)     供应

在危机当中,一个企业需要迫切解决两个关键的供应问题,一个问题就是供应安全问题,是否有人给我供应?第二个问题是实现更低成本供应问题。为此,华为公司很早开始就进行了集成供应链ISC变革。首先,ISC要求企业系统梳理供应链并建立合作框架,区分了战略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的合作框架。其次,ISC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物料库存和半成品。另外,ISC还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计划体系,使供应与市场、供应与销售能够联动起来。

ISC变革通过这三方面,就保证了供应的安全性和低成本。

5)     转型

2020年初这场影响全球的疫情,将对于全球的经济已经产生重要影响,全球经济的大萧条也很可能到来,这对企业的转型能力提出重大挑战。企业转型的本质其实是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。企业要完成战略转型,就要通过变革管理去确定关键任务并落地执行。

华为在2002~2005年做的战略管理变革本质上就是让管理团队通过战略意图的确定、行业洞察的深入、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设计,确定企业新的战略,

企业未来要做什么?

战略确定后,该如何去执行它?

它的关键任务是什么?

谁去执行这些任务?

为了让战略能够落地执行,企业需要怎么进行组织调整和人才获取?企业氛围如何建设?等等。

这其实就是企业转型要解决的问题,也是所有大中型企业面对危机、面对经营环境变化必须要及时调整的战略方向问题。变革是实现战略转型的有效途径,所以我们要通过变革管理去把控转型的全过程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3.   为什么要在危机中变革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 企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我们很多企业在管理上有一个误区,认为企业在困难时期的时候,最好不要折腾——这是落后的思想。其实企业危机的本质就是过去的那些经营和管理方法,无法适应现在的变化了,企业必须要进行调整。

面对危机,很多企业认为业务都已经忙不过来了,怎么还有精力做管理?企业越大,这个现象越明显。众多事物使管理层忙得像一团麻,找不到走出危机的抓手。管理变革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在纷扰复杂的业务里,去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通过变革,才能理清业务需求,把资源投入到正确的地方。危机中,业务变革正当其时,环境已经改变了,只有企业自身的行为调整好了,才能用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

其次,变革必须要靠组织来推动,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。在企业正常运营的时候,企业管理层往往会抓住自己的部门利益不放,这让很多变革行动无法推行——因为变革本身就是权责利的再分配过程。而在危机中,是最容易放下各自的小部门利益的时候,企业管理层更容易把力量凝聚起来,去把变革推行下去。

另外,变革是要改变思想的,但那么多员工的思想是非常难改变的,由此变革必须要长期持续才能逐渐变化思想。但在危机中,员工的思想是最容易统一的,每个员工会更可能自发去接受改变,促成变革,以保障公司安全度过危机。

企业要在危机中积极寻求变革,除了以上说的思想方面的原因,还有技术上的原因。2020年初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时代的来势汹涌。网上教育随着疫情正发展得如火如荼,许多初高中教育、大学教育都已经能顺利在线开展;生鲜类线上超市也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,成为许多城市当中的主流;在线办公的方式也变得非常流行。对于企业来说,除了对内的在线办公的方式,我们也看到了网络营销也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,供应链也逐步从线下往线上发展。

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这些图景放在一起看,会发现中国的工业体系、中国的整个经济体系,很有可能正在发生着运作方式的深刻变化,数字化成为了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。IT、IoT、大数据、AI正在连接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节点,也在连接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。

企业要在IT流运作变化的初期就建立比较好的管理模式,才能够在接下来的5G时代运行时,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内部力量,通过变革实现数字化转型。如果企业还像过去一样按部就班的工作,不及时跟上现代技术的发展步伐,很可能会错过这个时代红利,丧失发展机会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4.   变革不是一次行动,而是一个过程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世界上优秀的企业,他们的发展是有两个基本的支撑点的,一个是产品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好,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产品上、技术上进行投资;另一个支撑点是企业的管理,企业管理要不断匹配业务去调整改进。

变革不是一次行动,不会一蹴而就。以华为为例,华为IPD流程从1999年开始每一年都在优化更新,以匹配不断发展的业务和市场需求。变革的起点始于企业问题,变革的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,变革的目的是要为企业解决关键问题。

时代在发展,环境在变化,企业也会随着业务的发展有各种各样新的管理问题,所以变革必须要持续,要坚持长期主义。另外,变革要擅于借助外脑。很多人认为,既然变革是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,为什么要学习外面公司成功经验?主要有四个原因。

²  提升架构思维:成功经验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框架,这个管理框架是经过其他企业实践过的,比企业自己摸索要有效得多;

²  专业化变革管理:成功经验在变革管理上有着充分的经验,能够帮助企业克服变革过程各种问题,帮助变革落地,数字化的变革管理服务将是企业重要的采购业务;

²  独立的管理视角:成功经验能够聚焦组织的整体目标,从而减少公司内部小团队利益纠纷对变革推进的影响,从专业的视角、独立的前瞻性思考、行业最佳实践经验的传递等方面提供智慧注入;

²  实事求是的共创模式:变革最好的方式是共创,是外部经验和企业实践的相结合。

 

  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5.   成功案例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1.      华为的几次变革不是高大上的,而是真正为了业务发展服务的。

2002~2003年的非典时期,是华为最困难的时间,2002年华为公司遭遇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负增长,降幅超过10%。当时很多内部员工从华为公司拿走技术,并开发出跟华为竞争的产品,反过来蚕食公司的市场。这就是华为最困难的时候,很多人认为华为接下来会一蹶不振。

但其后几年,华为公司的变化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。公司在2003年就恢复了增长,国际市场得到快速拓展,并在随后多年保持了30%以上的复合增长率,2005年年报华为的海外收入规模首次超过了国内,达到53%,华为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。

那么,在最困难的危机下,华为做了什么?

1)     坚持变革管理

华为在2002-2005年最困难的时候,仍然拿出了大笔的收入来进行管理变革。

²  IPD 1.0落地,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响应时间;

²  开始财务四统一变革(项目名称,项目编码,计量单位和制度流程),这是财经变革的第一步,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和使用;

²  ISC 1.0落地,解决供应安全和物料的使用效率问题,通过集成计划提升了整体效率;

²  营销改进,通过做好公司汇报,公司参观,技术汇报会,样板点参观和现场会,提高抓机会的能力,为LTC变革打下基础;

²  启动战略变革,开始进行战略规划。

华为认识到,公司间的竞争本质是管理的竞争,一个公司如果要本质上获得竞争优势,就要持续地做管理的改进和管理变革,实行长期主义策略。

2)     关心客户与合作伙伴

危机当中,为客户服务,解决客户的问题,因为只有客户能给我们带来现金流。无论是处于什么危机当中,华为永远把精力放在客户上,为客户做好服务。同时,华为还加大了客户界面的投入。客户的需求满足与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基础,华为关心客户的做法与众不同,华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以TOP客户的需求构建产品开发路标,不断在管理上进行改进,让华为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差距。每当某个地区遭遇困境的时候,无论是印尼海啸、日本地震还是核电站泄漏,华为总是能和客户站在一起。

除此之外,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基本上都有过患难与共的经历,无论是多么艰难的拓荒,还是面临各种阻力,华为都是和各个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挺过去的,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华为的供应安全。

3)     干部担责

大中型企业遭遇危机,想要克服困难总得有一个抓手。干部就是公司应对危机的主要抓手,危机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,也是测试干部是否担责的试验场。华为在这次危机之中,没有裁员,而是由中高级干部主动申请降薪,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流。同时,干部的以身作则对于团队作风产生了重要影响,使得华为在困难时期的士气和凝聚力大幅提升。每当困难时刻,干部挺身而出、敢于上一线战场是华为的一贯做法。

4)     创造性解决现金流

很多企业在危机期间都在考虑要裁多少人、要减少多少租用面积、要给供应商付少点钱,从而保障现金流问题——企业越做这些事,对整个生产运作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就产生越大的破坏。在危机期间,华为采用了两个策略有效地解决现金流问题。

第一,饱和配股。这段时间华为给干部和骨干进行了配股,既解决了现金流问题,又把骨干紧紧团结在公司周围,与公司荣辱与共。

第二,华为成立了融资与回款部,派大量空闲干部到一线,既解决公司回款问题,又通过融资等方式不增加客户负担。

5)     让想离开的人成为同盟军

每个企业在出现困难时,都会有人想离开,这是人之常情。在2002年-2003年,华为提出了内部创业的策略,公司开放广电,电力和公路等专网市场由代理商直接销售,员工可以选择以1.8倍其股票的价格,从公司拿到货,成为公司的代理商。

公司用这种方式,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创业的梦想,同时也扩大了在专网市场的销售,并拥有了可靠的同盟军,这一行动为华为今天的企业网BG打下了基础。

6)     营造困难中同舟共济的企业氛围

在危机中,企业一定要形成同甘共苦、同舟共济的氛围。这个氛围不会主动形成,需要企业去引导,用机制去促成。企业氛围对于员工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,困难中各级主管以身作则与员工同甘共苦很重要。

2.      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,阿里巴巴、京东等企业转向了网络零售,让无法来华的外商转到了线上交易,不但成全了很多因非典而耽搁的商业合作,还让这两个电商企业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。

田轩介绍说:有一句话说得很对,危机危机,危中带机。其实“非典”时期和现在高度相似,17年前也是人都必须要留在家里,当时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。那时候,阿里巴巴是个创业三四年的创业企业,实力不是很强。当时马云同样受到很大打击,他必须要待在家里,所以他当时就提了一些理念:比如客户第一、员工第二、现金为王。同时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,就是推出淘宝。原来阿里模式是2B,针对企业客户,不面向个人,2003年5月10日淘宝上线,转型零售,才有了今天。所以有人说没有“非典”,也许就没有现在的阿里巴巴。

“非典”过去多年后,马云把5月10日定为“阿里日”。马云在设立阿里日的公开信中表示,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“非典”时期公司的不屈奋斗而设立的。他写道:“当‘非典’的记忆悄悄地在我们的脑海中褪去的时候,阿里人在抗击‘非典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果断、团结、敬业、互助互爱的阿里精神却历久弥新,不管是否亲身经历过那段危急时刻,都深深为阿里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动着、激励着……”

我们的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,企业要找的不是国难下的机遇,而是要想想社会需要什么?客户需要什么?我们怎么做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,哪怕这并不能带来很高的利润——这就是企业在疫情中应该有的担当。只要企业抱着这种为他人服务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心态,企业就能够走得更远、做得更大。

  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6.   总  结

         

    1)    聚焦价值客户,回归价值创造的本质

受疫情影响,可能会导致部分需求下降,但是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客户需求,总会找到活下去的道路。这里的客户需求不只是客户的短期需求,企业还要关注客户的长期价值需求。

企业应该把眼光放长远。很多需求其实是长期持续的,变化的往往只是满足需求的手段。例如,对于生物制造企业来说,投入研究预防病毒的疫苗就是一个长期战略,这关系到的是人类恒久不变的生存需求。现在的疫情之下,企业尤其要潜心找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诉求,增量不足抓存量经营、短期减少看长期变量,原来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,抓技术改进、做好新品培育和试点,主动与客户共创、战略牵引,做好五年的前瞻性规划等,不要等疫情过去、需求爆发的时候没来得及准备。

一句话: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。我们每一个企业只有回归客户需求,持续为客户提供“领先的技术水平、高度稳定可靠的产品、快速响应、高水平的服务和具有长远生存的可能”,客户才不会抛弃我们。只要努力找准客户需求、满足客户需求,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疫情下的寒冬,并锻造出生存与发展的资本。

2)     持续管理改进,与“黑天鹅”共舞

本次疫情必将对部分行业、部分企业造成冲击,除了疫情之外,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还会遭遇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,“黑天鹅”成了经济这个湖泊里的常态,会大摇大摆地游动到我们的面前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,我们的企业不只要直面它们,更要能够认知它们,抵御它们。在当前,中国的企业经过10年、20年、甚至30年以上的发展,我们有机会,也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,让中国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到达全世界,让世界重新认知中国制造,这也是一个世界强国应该承担的责任。

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公司治理、战略管理、人力资源、产品研发、市场营销、企业文化体系等管理领域不惜重金投入,通过持续的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打造,保障企业永续经营和发展。因为他们知道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为管理的竞争。要想应对国际竞争,与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,我们在技术与标准上要有共同语言,更需要在管理思想、管理方法上更上一层楼。

3)     回归常识,共同建立信息时代的规则

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跨越的阶段,工业科技、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重大疫情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许多灾难片上的场景并不只是停留在想象之中,它们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。

科技进步再快、社会发展再快、经济再强盛,我们也不能为所欲为,而恰恰应该回归常识,例如尊重环境和自然——这种常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不可缺少的,回归常识能够让我们在不断创新、不断创造的过程中避免遇到很大的挫折。信息文明的发展,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,三个文明不是相互独立的,而是同步发展的,我们永远不能脱离农业与工业的保障。尤其是当前初步进入信息社会的阶段,我们尚未建立完备的信息社会的文明规则和法治,例如目前的网络上散播的谣言与谩骂,使得只有“信息”而无法形成“文明”。我们要做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连接者,既要遵守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,更要大家携手共建和推动信息社会的规则制定与生态建设,降低新事物出现而带来的风险。

莎士比亚说:黑夜无论怎样悠长,白昼总会到来。

疫情并不可怕,可贵的是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愿所有企业充满信心,理性应对,我们终究会在白昼到来之时,共同迎接朝阳!

本文参考资料文献:乔诺之声》、《传世智库》、《36氪》、《 变革易》、《普华文化》等!

       往期内容回顾

       《研发洞察》第1 越是混乱的时候,潜藏机会越多

       《研发洞察》第2期 远程研发,权宜之计还是未来趋势

《研发洞察》第3期 疫不容迟,值得关注和掌握的十大技术趋势

《研发洞察》第4期 前世今生,DevOps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

《研发洞察》第5期 未来组织,企业持续成长的智慧

《研发洞察》第6期 修炼内功,持续交付的演进

《研发洞察》第7期 体系切换,华为IPD的研发管理之道(上)

《研发洞察》第8期 上下协同,用友IPD的研发管理之道(下)